逐新提质丨江苏无锡:向“新”而行 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阵地

2024-04-15 来源:本站 浏览量: 373次
作者:超级管理员

2024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C位热词。日前,无锡市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提出“用科学高效的举措把无锡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上的桥头堡”。2023年以来,无锡抢抓机遇,立足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创新方面,以新质生产力为无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走上“新路径”

传统产业实现“智改数转”

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5月,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关于发布2023年度无锡市工业转型升级资金项目指南及组织项目申报的通知》,切实保障2023年的扶持资金项目申报工作。

从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到加快推进“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再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条实干路径一以贯之,无锡毫无疑问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为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红豆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整合传统产业,打造“红豆—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了腾讯智慧零售倍增行动、5G智能工厂、智慧门店等科技赋能转型动作,经营势头持续向好。2023年11月,红豆男装5G全连接智能工厂成功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单,实现从“自动化生产”向“智能制造”“优势制造”的进化升级。

无锡红豆工业城红豆男装5G全连接工厂是全国首个服装行业的5G智能工厂。在工厂里,工人利用智能吊顶、AGV小车运输货品,通过可自动设置参数的智能缝纫机、智能缝线柜、自动裁床等完成工作。工厂入口处,生产管理看板大屏上显示着工厂每天的订单数量、交货时间等信息。每个工人面前,还有一台平板电脑,记录着员工基本信息、操作工序、订单信息等内容。

2023年,红豆集团进一步提质增效,国际化、高端化、数智化突飞猛进,有力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集团全年申请专利337件,累计申报专利超过5000件,纳税同比增长4.18亿元。不仅如此,集团在柬埔寨主导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成为“一带一路”样板园区,2023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4.86%,占柬埔寨进出口贸易总额约7.18%,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民众的“金饭碗”。

巩固“强核心”

新兴产业发力“勇争高地”

2024年1月,无锡市出台“5+N”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规划,将合成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发力的未来产业新赛道之一。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不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推陈出新。2024年1月24日,无锡首个未来特色产业园——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在高新区揭牌落地,园区精准锚定未来产业的一个新赛道:合成生物。

全速抢占新风口,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无锡高新区早早行动,2024年1月出台“5+N”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规划,将合成生物产业列入重点发力的未来产业新赛道之一。

新赛道上,创新企业千帆竞发,合成生物技术“1到10”的产业化发展已然呼之欲出。新合新、科镁信、蔚蓝生物、新晨宇、迈博蒂克等一批企业于2024年1月24日签约,将进驻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项目涵盖生物制药、药物研发、营养健康、生命科学大数据等领域,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链条已初具雏形。

如今,平台已然落子——新揭牌的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将携手政、产、学、研、医、投等多方力量,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集群,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以及材料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力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从产业基础来看,生物医药是无锡高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全区拥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超600家,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占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的“半壁江山”,跻身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20强。

打造“新名片”

未来产业进入“全新维度

发展低空经济是无锡市委、市政府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决策,它不但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无锡市的三维立体交通体系,而且还使商业消费、工业生产、城市治理等传统业态进入全新的纬度。

目前无锡市将低空经济作为“465”产业集群中的“5+X”未来特色产业与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相互赋能,协同发展。

3月11日下午,亿航智能与无锡市交通局、梁溪区、梁溪科技城正式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亿航智能EVTOL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开启城市低空交通与经济发展的新纪元。此次合作,填补了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江苏省内产业布局的空白,也为无锡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3月10日,无锡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举行签约暨开工仪式,吹响了无锡发力低空经济新赛道号角,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找到了又一发力点。

作为低空经济的主导者,2023年,丁蜀机场引入了“沃兰特”eVTOL研发制造企业,进行研发、制造、试飞等活动;依托机场的硬件设施和航线网络,开展了影视拍摄、航模训练、空中婚礼、无人机培训、航空研学等一系列低空飞行服务,努力构建多元融合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同时探索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将空域范围从原先的80平方公里、高度300米扩展至当前的320平方公里、高度1200米以下,打通整个宜兴及太湖西部,形成辐射南京、杭州、苏州、上海的“低空走廊”。